老子主张“不争”是因为什么?
2018-09-20 09:19:28
  • 0
  • 0
  • 4
  • 0

老子主张“不争”是因为什么?

注意:老子的“不争”具有双重意义           黎 鸣

“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默然而善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73章)很显然,老子已明言,天之道,实际上是最高的道理,是不必争的,也不是争论得了的。诚如大家所知道的,真理永远都只有极少数人能懂得,如果真要争,且更以少数服从多数,真理能产生吗?很明显,“人人平等”是人类范畴中最高的真理,而这个真理是争论得来的吗?谁又能承认呢?西方人很聪明,他们通过大家全都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“上帝”,然后以“人人在信仰上帝的面前平等”,从而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个难题。中国人非常可悲,直到今天都不懂得,甚至不认为“人人平等”是人类的真理。

很显然,老子认为,像先验的真理,乃至后验或超验的理想,都是不必和难以争论得了的,而是就只能靠极少数天才去引导大家确认。关于先验的真理,例如“人人平等”,上面已经谈到;而关于超验的理想,例如“人人自由”的问题,则更不可能是争论所可能解决的。换言之,先验、超验的问题,都不是争论所可能解决的问题。所以老子认为在这两个领域,应该主张“不争”。但“不争”不等于不说,而是应该允许人们自由地说,让人们自己去认识、理解,以及最后达到通悟。通悟即是人类最高的智慧。

真正需要争论的问题,几乎全都发生在经验领域,它们不仅需要争论,甚至还可能引起争斗。说白了,人们需要争的东西,全都发生在经验的、现象的,或更说白了,现实利益的领域,而这也正是产生普遍性“矛盾”的领域。为什么会有“矛盾”?说白了,是因为存在利害、得失、胜败等明显对立的种种纠葛。对于人类来说,即是利益分配中必然引起竞争,甚至斗争的问题。这样的问题,是必须通过人类的争论,甚至争斗,才可能获得解决的问题。更深的问题在于,在允许争论的情况下,能否避免人们你死我活相互伤害的争斗,甚至战争?虽然更多的情况是发生在强者对于弱者、刚者对于柔者的伤害,因而老子在其《道德经》中告诉人们,需要有“以弱胜强”、“以柔克刚”的方法,例如西方人的宪法和法律,或更升华为“不言之教”、“无伪之益”的人类高境界的智慧。

从老子《道德经》的章句来看,老子的“不争”,也不是绝对的,否则他又何必要提出道、德、宝的概念来宣示他的思想?诚如人类生存在世界上,有一些东西是必须去“争取”的,如果完全“不争”,反倒是丧失了人类自身最起码生存的价值。应该,或必须去争的东西是什么呢?对于人类来说,是言说的“真”,是行为的“善”,是思想的“美”。用老子本人的话来说,即言说的“道”,行为的“宝”(保),思想的“德”(得)。很显然,在老子看来,凡是不属于“道”、“宝”、“德”的问题,都是不必去“争”的,或者说,即使去“争”,也不会有真的价值或意义,而且还更可能带来人们彼此的伤害。尤其是对于在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盛行的中国的人们,当他们的人生价值均被强行束缚于“亲、尊、长”的“礼乐”制度中的时候,如此几乎完全被“天命”命定的东西,根本就不允许“争”,而且实际上也没有“争”的意义。既然无意义,也不许争,还要争,那就是“以卵击石”和“自取灭亡”。

大家可以自己想想,关于“真、善、美”问题的争论与关于“亲、尊、长”的争论,这二者之中,哪一种“争论”是有益的,哪一种“争论”是有害的?不是已经非常清楚了吗?实际上长期以来,中国人之间就只有有害的争论,而根本就不曾有过真正有益的争论。回到中国人自己具体的生活,大家更可以清楚地看到,中国历史中所有争论的东西,什么时候真正推进过中国历史真实的进步?为什么?因为中国人作为历史目标的“价值观”,本身就是无可争论的错误的价值,它们从三千年前就已经被周孔儒家传统完全捆绑在了《周易》的“天命”和《周礼》的“人人永远不平等”封建制度性的完全“无道”、“无理”的规定中了。谁想要打破这种“规定”,谁就可能丧失自己最基本生存的一切,包括生命。

可是,老子为什么仍然主张“不争”?因为中国人在精神的意义上已根本无可争,而只有(动植物)物质和生命意义上的“争”。而如此“争”的结果,除了死活,却并无其他选择。而这也正是老子自身,最终也不能不决定“出关”逃亡或走向死亡的原因。

很显然,关于先验、超验的问题,老子认为不必争,故不主张“争”;而关于经验问题,老子虽然不反对争,却由于中国特殊“二周”的封建传统,更加上后来孔儒们的坏蛋,为了百姓的安全计,老子仍提出让大家“不(要)争”,这却是不得已的“不争”;可是老子自己,却仍以著作《道德经》的方式给以了“争”,并在“争”过了之后,自行决定出关,从此离开中国,其实是逃亡或自然走向死亡。但大家别忘了,老子是“争”了之后才走的!(2018,9,19.)

 

(请朋友们打赏,超过198元,将回赠鄙人书法一幅,或以红包形式直订书法。谢谢。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