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孟伪君子,仁义作伪;老子真圣人,道德求真
2018-11-01 09:40:1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孔孟伪君子,仁义作伪;老子真圣人,道德求真     黎 鸣

孔丘、孟柯,都是伪君子,为什么?他们所主张的“仁”和“义”都是“作伪”的词语,根本与人类的良知、良能、良心无关,而却与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显然相关。相反,老子才是中国历史中惟一的真圣人。什么是真圣人?即真正求真、求善、求美之人。什么是伪君子?即言不真、行不善、思不美,而却自称君子之人。

为什么说孔丘、孟柯是伪君子?言不真、行不善、思不美,更自称君子,这在孔丘、孟柯尤其显然,原因即在他们全都以维护《礼乐》而惟一以“亲、尊、长”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,而绝对不是以“真、善、美”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。人生价值目标之“思”才真正决定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“言”和“行”。我今天即从他们各自关于“人”最基本“追求”的名言来具体揭示他们。

按照老子对于人的三层追求:自然(之道)的欲求、社会(之宝)的需求、精神(之德)的追求,人类最高的生存价值目标即在精神(之德)的追求,而无论孔丘、孟柯,他们却都只关心丛林(自然)的欲求和天下(社会)的需求,而却鲜有关于精神追求的言论,或根本就不具备精神领域最基本的思考。

具体而言,自然中的人类,在于食、色、性三种欲望;社会中的人类,在于权力、财富、名望三种需求;精神中的人类,在于信(仰)、知(识)、爱(智慧)三种追求。大家可以注意到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基本上全都从精神追求的意义上看待人的基本品质,并从而追寻人类理想中“道、宝、德”高度精神生活的境界;而孔丘与孟柯,则几乎均从欲求和需求的范畴议论人的品质,并从而推出他们的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”、“孝悌忠恕”、“礼仪廉耻”、“天地君亲师”、“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、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、“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等等,总之“亲亲尊尊长长”的所谓“世界大同”。这一切,其实既卑鄙无耻,更花言巧语,全都只能是“自欺欺人”、“骗人上当”、“作伪”的错误人生主张。

孔丘关于“君子与小人”对比的名言,几乎思考遍了“欲求”和“需求”的领域,却就是不涉及任何人类精神追求的范畴,用其弟子之言:“子罕言性与天道”。例如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而已。”“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。”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“君子病无能也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“君子有九思,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小人反是。”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“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。”等等。其中虽也常说到“道”,然而孔丘之“道”却是不折不扣的“正道”,也即“政治之道”,而根本与精神追求无关。从上面列举,即可以明显看到,孔丘心中的君子,实际上根本就不思考任何涉及精神领域的诸如信仰、知识、智慧的问题。原因很简单,他根本就不懂得人类真正自然天赋智慧的价值。

孟柯其实也一样,虽然增加了“言性”,也同样常常“言道”,但孟柯之言“性”是人类的善恶之性,且主张“人性本善”,却从不言及人性的“真假”、“美丑”之性。孟柯之“道”也仍然是孔丘的“礼乐”之“正道”。例如孟柯关于人心著名的“四端”: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礼让之心、是非之心,事实上均是围绕“亲、尊、长”的“礼乐”价值而言,而根本不是围绕“真、善、美”的智慧价值而言。最糟糕的是,孟柯还曾专门说到:“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这其实就已经说到“作伪”、“说谎”的必要性了。很显然可以看到,无论孔丘、孟柯,他们全都严重匮乏对于真、真理、真实、真情的最起码的追求。而一旦丧失了“真”——真理、真实、真情,“善”、“美”便全都只能成为了“画饼”,成为了“泡影”,成为了绝对的“空无”。

上面所述,其实已经涉及到孔孟,以及孔儒文化传统最关键的要害了。什么是其最关键的要害?即他们的“仁义”作伪而完全“不真”的要害。与孔孟不同,老子的全部《道德经》,其中最重要的一点,即对于一切“作伪”的否定。老子关于“道”的论述,几乎全都是围绕着“求真”而言,无论“道可”、“道非”、“常道”,全都是针对最终的求真而言。老子更在“三宝”具体的方法论中特别讲到了“不敢伪天下先”一宝。这其实才是老子三宝之中的第一宝,第二宝是“俭”,也是简单的“简”,第三宝才是“慈”。老子之所以把“慈”——“爱智慧”说在了前头,那是因为他对于处于第“三”位置人类认识论(爱智慧之论)关键“充要”性的明示。

也正是因此,老子的“无为而治”,实质上应是“无伪而治”,老子的“不敢为天下先”,实质上应是“不敢伪天下先”。老子最痛恨的就是周孔儒家传统“礼乐”的“作伪”。诚如老子所言:“夫礼,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。”因为丧失了“忠信”必“作伪”,即必“不真”,而不真必不善,不善必不美,从而真、善、美全都丧失。这才是全息逻辑最客观必然的基本规律呀。中国文化传统为什么会始终造成中国人的愚昧,造成中国历史的不文明,造成中国人生存最极端的苦难和不幸?其中最根本的问题,即在周孔儒家传统三千多年对于中国人意识形态的垄断,致使中国人不能不几乎全面、彻底、深刻地丧失了最起码“求真”的能力。不能求真的中国人,即必不能求善,更不能求美。而丧失了真、善、美的中国人,怎么可能幸福得起来?更怎么可能聪明、智慧得起来?自然,他们的历史也绝对地不可能文明得起来!

在全部中国历史中的中国人,尤其是在中国的文人们之中,几乎就只有老子一人,始终都在坚持最关键“求真”的重要性,并更在求真重要性的基础之上,进一步全面地、彻底地、深刻地提出了人类中最伟大的全息逻辑人学的理论。这种理论明显地超越了西方人的全部神学与哲学。通观全部中国历史,能够有资格称作“圣人”的人物,实际上就只有著作了《道德经》的老子一人。原因很简单:因为只有老子一人始终坚持了“求真”,进而“求善”、“求美”的人类中最伟大的全息逻辑的历史发展路线!(2018,10,31.)

 

(请朋友们打赏,超过198元,将回赠鄙人书法一幅,或以红包形式直订书法。谢谢。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